本报讯 “要是没有国家的新农合政策,要不是吃上了低保,要是没有乡亲们的帮衬,我也不可能活到今天,社会给了我这么多,我死后一定要把眼角膜捐出来,让需要的人看到光亮 。”4月11日,躺在炕上的肺癌患者姚兰萍,对前来看望自己的村干部,艰难但很坚定地重申着自己的心愿。在此之前,她已经在《无偿捐献眼角膜申请表》上郑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。
中学毕业, 结婚生子,和大多数的农家妇女生活轨迹一样 ,姚兰萍嫁到鹰手营子矿区营子镇喇嘛沟村的生活,简单而幸福。可2008年下半年,姚兰萍突感胸闷气短,咳痰带血,身体也逐渐消瘦,到医院检查后,确诊为肺癌。
一张诊断书打破了全家人平静的生活。经过多次手术和化疗,姚兰萍的家变得一贫如洗。得知消息后,热心的乡亲们一拨拨来到她家,给她送来了救命钱。一百、两百地凑起来,姚兰萍也记不清总共是多少钱了。她惟一清楚记得的是: 自己从医保那儿报了5万多块钱。
2013年春节后的一次化疗 ,三个月没说话的姚兰萍对两个女儿开口了。“闺女,趁着我还能发出声音,我要把遗愿告诉你们:我要捐出眼角膜!”姚兰萍微弱的声音震撼了两个女儿。
“这几个月虽然我说不了话,但我心里啥都清楚,从年轻到现在我就没断了吃药,就凭你爸当小工挣那几个钱儿,根本不管用,是党的好政策,还有乡亲们的帮忙,让我把你们姐俩拉扯大,就让我把眼睛留下来吧,说不定能让两个人重见光明呢!” 姚兰萍说服着自己的女儿。
过两个女儿这关容易,过老伴这关就难了。姚兰萍家生活在农村,老伴儿的思想难免会被旧观念束缚。“你这辈子本来就腿脚不好,再挖了眼睛,下辈子你想又瘸又瞎啊!我才不会让你过世之后再挨上一刀!”老伴刘老汉当时一听就急了。
姚兰萍平静地给老伴讲道理 :“这辈子,我很知足,我小儿麻痹,你都娶了我,我不知道有多幸福呢,这辈子我把眼睛留给别人,是积德行善 。我得这病,咱家已经遭了不幸,就别再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失去光明的人再遭不幸了!”。
自从全家人同意了姚兰萍捐献眼角膜一事,她整个人变得轻松许多,也变得更加乐观和坚强。2014年1月18日,59岁的姚兰萍在《无偿捐献眼角膜申请表》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。在捐献申请上,她这样写道:“我的生命即将结束,在临终时,我委托我的家人,自愿无偿捐献眼角膜,救治需要的人,使他人能重见光明。”当老伴和女儿含泪签下名字时,姚兰萍笑了。目前,该申请已在承德市和鹰手营子矿区两级红十字会备案。